聊几句武夷史,喝几口武夷茶

“上以不见嘉月余,劳于万几,神苶思困,颇思嘉”“天下叶氏虽夥,然风味德馨,为世所贵,皆不及闽”...





 公司的企业号未推广开,所以敢写一些自己认为的事情。文章的起因是昨夜拜读我小学校长一篇关于“城村”历史往事的文章。

城村(福建武夷山管辖的一个古村落,旧名古粤,粤城)无诸之子----馀善与其王妃李寄(搜神记李寄斩蛇)的王城所在地(距今二千二佰多年)。



无诸何许人?

勾践后裔、闽越国君主,在秦朝统一时被降为君长,秦末举师北上辅佐刘邦打败项羽,被汉高祖复立为闽越王,定都福州冶山,号“冶城”。管辖福建全境、浙江南部、江西东部、广东潮、梅地区。在其晚年预料与汉难免有一战,顾在闽北又建行政中心,并让其最小的儿子坐镇,这便是今日的城村古越城。

 

汉武帝时期,古越人民在馀善的带领下,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尤其铁器技术得到极大发展,其成熟程度十分接近中原水平。为巩固权利中心,分别建设建阳大塘城,邵武乌坂城,浦城汉阳城、临浦城,临江城五座城堡护卫王都。这让汉武帝寝食难安,在消灭匈奴和北方威胁后,于公元前112年,派军10万,预踏平闽越,公元前111年馀善称帝与汉武帝分庭抗议,在前线督战时遭人暗算,公元前110年,汉军兵临城下火烧越城、破龙脉、驱村民、毁文化,把闽北古越城的历史化为乌有。因此,这段历史在史书中成为盲点,闽越国的君王传位如今也无法一一记实。

 

翻阅那段被大火烧毁过的历史,我们很难完全还原真相,只能在山谷中倾听那段被记录的铁器厮杀之声。(据说在城村前山谷里因为山体磁场原因,记录了那段战争的声音)

 

 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录大约在34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,闽濮族酋长献武夷茶与巴蜀茶一道献与周武王“以茶代酒”而面世(《史记》、《华阳国志》)。

到闽越时期,无诸爱茶,武夷茶主要以药用、祭祀为主,相传彭祖以茶驯气,以茶养生,活了八百多岁。无诸辅佐汉高祖后与中原多了经济往来,武夷茶随之传播,到西汉已初具盛名,苏轼的《叶嘉传》中如此描述汉帝嗜武夷茶:(叶嘉指武夷茶)

“上以不见嘉月余,劳于万几,神苶思困,颇思嘉”

“天下叶氏虽夥,然风味德馨,为世所贵,皆不及闽”

 

那段关于茶史往事,除了《叶嘉传》,可追述的文记不多,我想这和那场战火不无关系。



 

如今茶叶飞入寻常百姓家,忙碌之余啜杯清茶即可品茗谈笑,食客对茶叶口感与品质的要求也愈发极致。

制茶大师们因性格脾气,技艺水平不同,再因制茶天气变化,使得武夷岩茶的滋味千变万化,我想这才是武夷岩茶最迷人之处,就如梵高的星空,懂其者为其而痴迷。

 

 武夷岩茶一直被冠以乞丐的外表,皇帝的身价。唯有用嗅觉与味蕾来品味这件艺术。

嗅觉享受的香气主要是品味香和发酵程度香:
品种:水仙,肉桂,奇丹等
发酵:在做青环节茶青发酵香气变化的过程从青香→清香→花香→果香变化

味蕾品尝的主要是焙火、山场、与时间。
焙火:有轻火、中火、足火、高火。欠火和病火乃次品
山场:正岩,半岩,洲茶,主要是土壤中砂砾成分含量带来的口味变化,需要较多喝茶经验才能品出的花香岩骨
时间:春茶,立夏后茶,冬茶,陈茶等

综上所述:制茶,就如创造一件艺术品,而品茶,就是品味艺术的一个过程,选茶便是选择了这份艺术品。因此,从心出发,选自己所爱,茶商议茶皆好茶,食客不如信任自己的品味。

就如:目前武夷岩茶发酵程度以最熟香的果香为最高技艺,而小编我却钟爱微熟的花香。久龄茶客喜欢足火的香冲,而小编却大爱中清火的温柔。

若把武夷岩茶比喻成咖啡,便有了三个风格。意式浓缩、美式咖啡、Cappuccino,喝惯了意式浓缩,觉得美式无味,更觉得Cappuccino腻味无比,喝惯Cappuccino,入口意式就如中药一般。

 

对于武夷茶,你现在独爱哪一种?

 

 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